说到 C++ 的模板技术,有一个术语不得不提:SFINAE (读作 Sfee-nay,Substitution Failure is Not An Error )。这个技术使得 C++ 这样的静态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类似反射的功能 (可以根据类型的特征,表现出不同的行为)。在 C++20 标准概念库发布之后,许多运用到 SFINAE 技术的场景都可以被概念取代,这一古老的技术也许也将退出历史舞台。

当然,这不是一件值得悲伤的事情,这说明标准委员会在积极地寻求摆脱历史的包袱的途径。

这篇文章旨在向想要了解 SFINAE 的读者介绍这一技术的发展历史。

什么是 SFINAE?

任何人,看到那样一长串的英文解释,或许都会懵逼。替换失败不是一个错误?什么鬼?

更加具体地说,这句话的意思是,在模板实例化的过程中,替换失败不是一个错误。

C++98 的做法

下面我将以判断一个类是否拥有 size_t size() 方法为例,来深入 SFINAE

我们希望,假如这个类拥有 size 方法,那么就调用这个方法,否则使用另外一个泛化版本的方法。

traits

我们定义一个结构体 hasSize 作为类的特征,假如这个类拥有 size 方法,那么 hasSize::value 将会是 true (或1),否则为 false

template <typename T>
struct hasSize
{
    // Compile-time Boolean
    typedef char yes;
    typedef int  no;
};

Q: 你一定注意到了上面的 typedef,并且对此有些不解。它是做什么的?

A: 它是用来做编译期的对错判断的。

Q: 为什么要这么写?直接用函数返回 truefalse 难道不好吗?

A: 确实好,但是 C++98 的函数返回值只能在运行时获得。直到 C++11 引入 constexpr 之后,这一问题才得到改善。

Q: 那为什么这么写就能达成我们的目的?

A: 我们应该还记得 C 里的一个运算符,它长得有点像函数,但与它有关的求值却全都发生在编译期。那就是 sizeof

const int a = sizeof(int);
const bool b = sizeof(int) == sizeof(char);

上面的两个赋值语句,其赋值号右边的值均可以在编译期求得。而看到第二个语句,你一定已经恍然大悟。

下面就是我们的 SFINAE 登场的时候了。

我们在结构体内加入另外一个脚手架结构体 reallyHas

template <typename U, U u> struct reallyHas;

我们在参数 U 中可以给出函数指针的类型,在参数 u 中给出成员函数的具体名字。

然后给出两个函数 test 的重载版本:

template <typename U,
          typename = reallyHas<size_t(U::*)() const, &U::size>>
static yes test(U) { }

// Fallback:
static no test(...) { }

第一个版本返回 yes,接受 U 类型的变量为参数,模板参数列表里第一个是 U,第二个参数是我们之前的脚手架 reallyHas

第二个版本接受可变长参数。

匹配 test 版本的过程中,会发生这样的事:

  • test 从参数中推导出 U 的具体类型,代入模板的第一个参数,然后把所有的 U 替换成这个类型。
  • 替换 (Substitution) 完毕,接着编译器会去查找实例化后 test 中和替换后 U 有关的部分(本例中就是 size_t(U::*)() const 类型的 &U::size),假如它们不存在,那么这次替换就宣告失败 (Failure)。但替换失败不是一个错误 (Error),编译器会接着匹配,直到所有候选名单 (candidates) 的成员都不匹配,才会报错。
  • 随着第一个匹配失败,模板去匹配可变长参数版本的 test。这个版本无论如何一定能匹配成功,而它的返回值类型是 no

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枚举常量 value 来接受结果:(C++11 之后便被 constexpr 取代)

enum
{
    value = sizeof(test(T())) == sizeof(yes)
};

这一过程,我们并不需要函数具体的返回值,而只是对返回值的类型作操作。这冥冥之中也印证了一句话:C++的模板是编译期的多态,是类型的多态(或者也可以说,类型和值本身可以等价)。

当然上面的并不是最终版本,假如我们的 size 有两种可能的版本:

  • size_t(U::*)() const
  • size_t(U::*)()

那么我们就无法简单使用上面的做法了。

下面提供一种更加简洁的做法:

template <typename T>
struct hasSize
{
    typedef char yes;
    typedef int  no;

    template <typename U, U u> struct reallyHas;

    template <typename U> static yes test(reallyHas<size_t(U::*)(), &U::size> *) { }
    template <typename U> static yes test(reallyHas<size_t(U::*)() const, &U::size> *) { }
    template <typename> static no test(...) { }

    enum
    {
        value = sizeof(test<T>(int())) == sizeof(yes)
    };
};

由于 C++ 整形可以隐式转化为指针,我们仍然会先匹配 yes 版本的 test

enable_if

下面我们使用之前的 hasSize 来帮助我们实现目的。我们来引入另外一个工具人:enable_if

template <bool, typename T>
struct enable_if
{
    typedef T type;
};

template <typename T>
struct enable_if<false, T>
{ };

看起来有点懵?不知道它要干嘛?我们继续实现我们的 getSize 函数:

template <typename T>
  typename enable_if<hasSize<T>::value, size_t>::type
getSize(const T &obj)
{
    std::cout << "obj has size" << std::endl;
    return obj.size();
}

template <typename T>
/* disable if: */
  typename enable_if<!hasSize<T>::value, size_t>::type
getSize(const T &obj)
{
    std::cout << "obj has no size" << std::endl;
    return sizeof(obj);
}

两处都得写上 enable_if,否则会产生二义性。(如果其中一个 enable_if 的参数1为 true,那么返回值是 size_t,那么另外一个 enable_if 必然没有返回值,所以它会被排除在候选名单之外,假如另外一个函数拥有返回值,那么这个时候编译器将会不清楚应该调用哪个版本的函数,从而产生 error)

下面来试验一下:

std::vector<int> v = {4, 5, 6, 7};
char c = 'c';
std::cout << getSize(v) << std::endl;
std::cout << getSize(c) << std::endl;

输出结果:

obj has size
4
obj has no size
1

时间来到 C++11

我们在讲述 C++98 的解决方法的时候,已经说过:许多东西到了 C++11 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
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介绍 C++11 了。

其实本来并没有 C++11,它最早的名字叫做 C++0x,因为人们坚信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 C++11 的标准就能够实现,然而实际上直到2011年,C++11 才正式发布。

C++11 为模板编程带来了许多的便利。

  • 首先是编译期表达式类型推导 decltype
  • 接着是 std::declval,这是一个模板函数,它允许我们构造一个类型 T 的临时量,而无需我们提供参数对其构造。
  • 还有我们之前说过的 constexpr,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。
  • std::enable_if,它进标准了。
  • 当然还有新的标准库头文件,type_traits,它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方便的 traits,我们不需要再自己手动实现了。

在 C++11 中,我们将使用另外一个例子——判断一个类是否是可以比较大小的。(这里以小于号为例)

我们写一个类模板 isComparable

template <typename T>
struct isComparable
{
    template <typename U>
    static constexpr bool test(decltype(std::declval<U>() < std::declval<U>()) *)
    { return true; }

    template <typename>
    static constexpr bool test(...) { return false; }
	// C++11 initializer list
    static constexpr bool value { test<T>(int()) };
};

test 的参数中用到了 decltypestd::declval。用 declval 来查询是否两个 U 类型的变量重载了(或者本身就拥有)operator<,如果拥有,则匹配成功,否则匹配失败,将会匹配可变长参数版本的 test

C++11 版本下我们的许多操作变得更加符合直觉,实现也更加简洁明了。

试验:

class Test1
{
public:
    bool operator<(Test1);
};

class Test2
{ };

std::cout << isComparable<Test1>::value << std::endl; // 1
std::cout << isComparable<Test2>::value << std::endl; // 0

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方法:

template <typename T,
          typename = bool>
struct isComparable: std::false_type // 继承而来的 value 成员为 false,下面类似。
{ };

template <typename T>
struct isComparable<T, decltype(std::declval<T>() < std::declval<T>())>: std::true_type
{ };

第一个版本的 isComparable 默认参数一定要设为 bool,也就是 operator< 返回值的类型,原因是:

  • 当类模板有默认参数的时候,编译器会更加偏袒那个有默认参数的模板;
  • 当带有默认参数的模板与另外一个偏特化模板参数一致的时候,则会优先选择那个偏特化的版本。

于是当 [T = Test1],偏特化版本模板的第二个参数也是 bool,于是选择了第二个偏特化版本的模板。

[T = Test2]SFINAE 的规则让我们不得不选择第一个版本的模板。

C++14 泛型 lambda

C++14 让我们的匿名函数支持 auto 类型的参数。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带有模板括号运算符的仿函数。

auto f = [] (auto x) { return x; };

// equivalent to:
struct Unnamed
{
    template <typename T>
    auto operator()(T x) { return x; }
} functor;

因此 SFINAE 的技术也能够适用于它。

我们可以用泛型 lambda 来实现袖珍版的 traits

先上效果:

class A { };

class B
{
public:
    bool operator<(B const &) const { }
};

auto hasLess = is_valid([] (auto &&x) -> decltype(x < x) { });
std::cout << std::boolalpha;
std::cout << hasLess(43)  << std::endl;
std::cout << hasLess(A()) << std::endl;
std::cout << hasLess(B()) << std::endl;

auto comparableWith = is_valid([] (auto &&x, auto &&y) -> decltype(x < y) { });
std::cout << comparableWith(43, "Abc"s) << std::endl;
std::cout << comparableWith(43, 72.2)   << std::endl;
std::cout << comparableWith(B(), B())   << std::endl;
std::cout << comparableWith(A(), B())   << std::endl;

输出结果:

true
false
true
false
true
true
false

这个 is_valid 是个啥,好神奇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:

首先,它是一个工厂函数。产生 is_valid_impl 类型的对象。

template <typename F>
struct is_valid_impl
{
private:
    F _f;

    template <typename... Ts>
    static constexpr auto test(Ts&&... ts) -> decltype(_f(ts...), true)
    { return true; }

    // fallback
    static constexpr bool test(...)
    { return false; }

public:
    constexpr explicit is_valid_impl(F &&f): _f(f) { }

    template <typename... Us>
    constexpr auto operator()(Us&&... us)
    { return test(us...); }
};

template <typename F>
is_valid_impl<F> is_valid(F &&f)
{ return is_valid_impl<F>(std::forward<F>(f)); }

is_valid_impl 的工作原理:

  • 依靠 is_valid_impl 构造函数把仿函数对象 _f 初始化。
  • operator() 从调用时的实参列表推导出来 Us... 将运算委任给 test 函数。
  • 首先匹配第一个版本的 test,这个过程有 SFINAE 的参与:decltype 时,将形参代入 _f,而我们的 _f 形如:[] (auto &&x, auto &&y) -> decltype(x < y) { },如果参数无法进行某些指定操作,或者参数长度不匹配,那么第一个版本的 testSFINAE out。否则匹配成功,返回 true
  • 匹配失败,这个时候就进入第二个版本的 test,其无论如何都会返回 false

由于 C++14 参数推导还不够智能,所以我们这里不得不使用一个工厂函数来帮助我们推导 F 的类型,而在后续标准,我们可以不再需要这个工厂函数,而直接使用构造函数了。

C++17 void_t

C++17 引入了一个 类模板std::void_t,它可以干啥呢?接受一长串的类型,但自己永远是 void。它其实就是一个别名模板,长成这样:

template <typename...>
using void_t = void;

现在可以方便地使用 decltype + 逗号表达式,来完成一长串的判断,而无需判断返回值类型了(有的时候返回值类型是难以判断的,比如返回值类型带有模板参数)。

下面给出一个终极版 isComparable

template <typename T,
          typename = void>
struct isComparable: std::false_type
{ };

template <typename T>
struct isComparable<T, std::void_t<decltype(std::declval<T>() < std::declval<T>(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declval<T>() > std::declval<T>(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declval<T>() >= std::declval<T>(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declval<T>() <= std::declval<T>(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declval<T>() == std::declval<T>(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declval<T>() != std::declval<T>())>>: std::true_type
{ };

C++20 concepts

如前言所说,C++20 概念库或给 SFINAE 的时代画上一个句号。那么我们也用概念重写的 isComparable 为本文画上一个句号。
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cept is_bool = std::is_convertible_v<T, bool>;
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cept isComparable =
  requires (T t)
{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{t >  t} -> is_bool; {t <  t} -> is_bool;
    {t >= t} -> is_bool; {t <= t} -> is_bool;
    {t == t} -> is_bool; {t != t} -> is_bool;
};
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cept isNotComparable = !isComparable<T>;

我们可以这么使用:

// 使用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重载函数版本(即便参数列表相同)
void foo(isComparable auto&&)
{
    std::cout << "is comparable" << std::endl;
}

void foo(isNotComparable auto&&)
{
    std::cout << "is not comparable" << std::endl;
}

class Test { };

foo(1);
foo(Test());

结果:

is comparable
is not comparable

当然我们可以把 concepts 和上面的那些类模板结合起来,用来做空基类优化,不过那就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了。

后记

尽管我曾在前言说过,我们毋须为 SFINAE 技术的退出而悲伤,但我认为 SFINAE 技术是老一代 C++ 工程师智慧的结晶。二十多年过去,C++ 标准从跛脚逐步开始走向完善,使用 C++ 抽象的方法日趋成熟,我想这其中不无他们的功劳。在模板技术发展的过程中,许多东西都事出偶然,然而如果没有前人的不懈尝试,这些偶然又怎会成为已经发生的必然?

当然,SFINAE 作为 C++ 本身的一个语言规则,它仍然会在底层发挥作用。不得不直接倚赖底层的东西去解决上层的问题,这是 C++ 过去的缺陷。

人们始终不停地在探索这个语言的极限,我想这才是 C++ 吸引人的地方。

如果这篇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丝启发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
参考

Jean Guegant: An introduction to C++’s SFINAE concept: compile-time introspection of a class member [https://jguegant.github.io/blogs/tech/sfinae-introduction.html] (我的 SFINAE 启蒙读物)